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4年,安徽建工集团党委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将分散在各二级单位的钢结构业务进行系统梳理、专业化整合,组建安徽建工智能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这一改革举措标志着安徽建工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建工智能制造产品业态显著丰富,从传统的钢结构产品制造拓展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交通安全设施、船舶制造配套、大型建筑钢结构、装配式临建房屋、桥梁钢结构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实现了从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变。
改革破局:从单一钢构到多元业态跃升
重组之前,建工智能制造的业务重心集中在钢结构产品研发制造与桥梁设备生产上。尽管在传统制造赛道积累了不少技术经验,但“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短板也很突出——产品结构单一,一旦市场需求变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这成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建工智能制造钢结构绿色制造基地。
为打破这一局面,新组建的建工智能制造主动研判市场需求,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补短板、强优势,不断丰富产品业态。如今,企业已形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交通安全设施、桥梁钢结构、建筑机械等多元布局,彻底摆脱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朝着打造更多“拳头产品”和高附加值项目的方向迈进。
业态升级成效,在实际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集团自主投资的徐淮阜高速现场,建工智能制造生产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已大规模投入使用。以往护栏板安装孔位误差难控制,现在靠智能液压冲孔剪切系统,用高精度数控技术把误差锁死在0.1毫米以内,为现场装配立下了“数字基准”。给产品做防腐的镀锌工艺也不简单,不仅能让构件更耐锈、用得更久,配套的高效资源回收系统还能把锌渣回收率做到99%。安装环节更引入了“黑科技”,无人机带着三维测绘系统飞一圈,就能快速收集地形数据,画出毫米级精度的数字路基模型。
全自动三模板护栏生产线。
改革带来的效能变化,不仅体现在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更为直观。在智能制造长丰产业园,一座206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正在“快速组装”,和传统施工现场几十人忙上几个月不同,这里只需七八个工人,7天就能完成主体结构,工期比传统建房缩短了60%以上。这套高效的建房模式,源自安徽建工集团与同济大学协同研发的分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该体系不仅工业化程度高、装得快,抗震性能也更优,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医院、学校等场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这场围绕“破局”展开的改革,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业态的跨越,让企业的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智能升级:数字化赋能生产效率倍增
在智能制造转型中,“数字化”是核心关键词。建工智能制造六安、芜湖、长丰三大智造基地全面引入焊接机器人、MES系统和数字化智控中心,构建了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矩阵,使得制造周期缩短32%、生产效率提升40%、制造成本降低17%。
今年6月全面投产的智能制造长丰产业园,是企业智能升级的“标杆样本”。该园区不仅引进了数百台先进生产设备,还搭建了一体化数智化管控平台,配备全自动现代化生产线。投产后,园区满负荷年产能可达15亿元,既保障了产能规模,又实现了生产的精准化管控。
机器人焊接系统设备。
智能制造芜湖公司生产车间,生动展现了“自动化生产”的高效图景。在这里,一批批高精度货船槽型结构件正批量下线,即将运往本地造船厂,成为远洋油轮储油舱核心组件。远洋航行中船舶颠簸剧烈,对构件精度要求严苛,而安徽建工凭借自动化生产线与技术创新,有效满足了这一高标准需求。车间内,90%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运行,传统工厂“人围着机器转”的忙碌场景难觅踪影,不仅整体人力成本下降70%,更关键的是构件一次检验合格率达99.9%,实现了产能与质量的双重保障。
数字管控系统让企业在面对高难度、大批量订单时,既能快速响应,又能稳定交付,为后续拓展高端制造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场破圈:从区域深耕到全国辐射
除了产品与技术升级,建工智能制造也在加速“走出去”步伐,依托集团“全国战略布局”资源优势,在重点区域设立经营中心,逐步织密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
安徽建工智能绿色智造长丰产业园。
截至目前,建工智能制造已实现省内市场100%覆盖,成功承接了临湖智能产业园、科大商学院、枞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省内重点项目,不仅稳固了本土市场的“基本盘”,还用优质产品打响了品牌口碑。
今年以来,企业在省外市场开拓上接连取得突破,成功进入江浙沪及华中地区新市场,相继中标杭州临安会客中心、武汉都市圈环线等多个项目。同时,在铁路基建领域,首次中标上海沪通铁路V标工程,并以工布智造总部EPC项目实现工程总承包业务“零的突破”。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与创新实践,建工智能制造交出了亮眼的发展答卷:一年多来,企业各项核心指标大幅攀升,新签合同额、产值及营收较上年同期均增长约200%,改革释放的活力与蕴藏的发展潜力持续迸发;技术创新领域同样成果丰硕,企业已申报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0余项、软件著作权7项,报送的30余项合理化建议中,有5项还成功获评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
眼下,车间内订单排期已至年底,智能化机械臂正在高效运转,一派产销两旺的火热景象。未来,建工智能制造将继续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核心抓手,进一步深化多领域场景应用、拓展新兴业态,为行业产业革新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文轩 文/图)
股票软件榜前十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